從市產業母基金精準“播種”到“南通好投”全周期“管養”——閉環服務構建戰新產業“南通生態”
2025-02-27
當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內衛星批量組裝測試的機械臂高速運轉,當通富微電先進制程封裝產線以每12秒一枚的速度下線產品,當青昀新材全球首條萬噸級閃蒸紡絲生產線打破國外市場壟斷——南通戰略性新興產業“逆襲戰”激戰正酣。 在江蘇省委主要領導調研南通次日,記者隨即走訪銀河航天、通富微電、青昀新材三家企業,探尋戰新企業與產業資本相互吸引、攜手共進背后所蘊含的創新密碼。
基金投資:構建產業生態的“戰略引擎” 17日,一場備受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京召開,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省委書記信長星調研參觀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智能產線時,給予參與此次座談會的董事長徐鳴高度評價,稱之為“我們的驕傲”。來自高層的褒獎,不僅凸顯銀河航天的非凡價值,更是讓投資、招引該企業的南通市產業投資母基金管理人——南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投管)投資團隊倍受鼓舞。 2020年,南通投管凝心聚力,以南通開發區智能制造基金為載體,領投并帶動中金資本、經緯資本等社會資本共同投資銀河航天共計10.4億元,推動銀河航天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在南通開發區落地,填補南通商業航天產業空白。“當時全國商業航天公司剛剛起步,南通敢下注需要膽識。”南通投管副總經理周時立回憶,“但我們看到低軌衛星組網正成為大國博弈新高地”。 4年來,銀河航天快速成長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如今,這座智慧工廠的產線可以滿足年產100到150顆中型衛星的研制能力,研制周期縮短80%,推動衛星從“臺式機”向“筆記本”進化,讓批量“造星”成為可能。 南通投管相關負責人認為,“敢投銀河航天早期項目、敢押衛星互聯網技術路線,這些成功經驗,為社會資本提供了‘風向標’”。 作為產業升級的“先行軍”,2016年成立規模50億元的南通市產業投資母基金,十年磨一劍,以政策與資本雙向穿透,精準投資國家戰新產業領域。 “南通封測產能占全國17%,但5年前材料設備幾乎依賴進口。”通富微電董事長石磊坦言。在市產業母基金的密切關注下,以全周期投資壯大企業競爭力,并貫穿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始終。
自2018年以來,市產業母基金先后向通富微電投資超10億元,南通國資聯合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出資20億,成功解決其國內市場拓展難題,助力高端封裝項目順利開展。2022年,南通半導體聯合體的成立整合25家本地企業,實現年供應鏈成本降低15%。 如今,通富微電在高端封測領域成績斐然,市值從200億增長到500億,全球排名從第五提升至第四,國內排名從第三上升到第二。 市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至今,已累計招引、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91個,返投金額84.64億元,為母基金實繳出資的2.27倍。成功培育出30余家南通本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培育“潛在獨角獸”數量占全市總數的三分之二。 基金運維:市場化運作的“資本推手” 作為市產業母基金的管理人,20年來,南通投管以南通國資創投第一主力軍的擔當,在全國國資創投行業樹立了“投得早、投得準、叫得響”的口碑。 “我們第一次接觸銀河航天是在2020年7月16日,當時,我們團隊雖然對航天產業不太了解,但憑直覺,認為可以深入接觸。”周時立回憶道,從初次接觸起,投資團隊不顧疫情影響,啟動了高強度的盡職調查。在南通、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頻繁奔波,在短短三天內往返多個城市,對銀河航天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高鐵成為我們的工作室”。最終,憑借專業且高效的工作,團隊在兩個月內就完成了盡職調查報告。2020年9月,雙方正式簽約投資。憑借專業判斷能力和快速響應能力,南通投管將其他城市的競爭對手拋在了身后。
作為銀河航天B1輪領投方,南通投管的介入引發行業“連鎖反應”,直接帶動民營航天企業及市場化基金關注南通。“領投銀河航天后,已超過20家民營航天企業跟進考察南通。”周時立透露。投資團隊在投資過程中的專業談判能力和對項目價值的精準判斷,也讓同行刮目相看。
“我們投了三次,每次都能精準地解決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南通投管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在通富微電攻堅先進制程封裝技術時,百億項目計劃落戶市北高新。南通投管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快速決策,聯合社會資本完成行業年度最大單筆27億元的定增,市產業母基金和自投基金就達3.8億元。“國資入場釋放強烈信心信號。”石磊透露,“10家配套企業因這份信任落戶,產業鏈自主化率提升到89%。”
定向增發助力通富微電鞏固全球第四大封裝廠地位,并加深了與AMD等國際巨頭綁定,合作規模擴大30%,帶動本地半導體產值年增長25%。
2022年11月,惠生清潔能源正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南通投管投資團隊果斷決策,投資1億元。“國資基金進場后,撬動了一系列良性循環反應。”企業副總經理沈建榮認為,國資就像一枚“定海神針”,成功引起其他大型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興趣和投資意向,一個多方參與和支持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形成,持續為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活水”。
南通投管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授權決策機制,給予投資團隊適當自主權,允許在一定范圍內按市場化方式決策項目。這種授權機制,讓投資團隊能夠迅速地響應市場變化,提升投資效率。同時,其在市場化運作中的平衡風險和收益,也滿足國資監管的要求。
此外,南通投管投資團隊中,理工科、專業投資背景及碩士學歷人員占比超80%,確保投資決策專業化。搭建覆蓋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的專家顧問庫,累計為投資項目提供賦能服務超百次,有效規避技術路線風險。
“徐鳴董事長愿意和我們合作,不僅因為我們能把握行業發展潛力,理解他們的核心訴求,更得益于公司高效的投資決策效率。在項目招引過程中,我們對企業家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攻心’策略和跟蹤服務體系,這至關重要。”該負責人表示。
南通好投:服務賦能的“隱形橋梁”
當城市競爭進入“服務制勝”時代,“南通好投”將產業服務推向顆粒度更細的賽道,成為資本賦能企業的“隱形橋梁”。
青昀新材尚處上海技術驗證期時,南通投管便協同開發區組建“一對一”服務專班,織密覆蓋土地、人才、政策的服務網格。“選址上海周邊五城考察時,專班提供的《長三角材料產業鏈熱力地圖》打動我們。”董事長陳博攤開這份72頁的分析報告稱,“這比稅收優惠更有含金量”。僅用3個月,專班就解決了產線用地、環評審批及人才公寓配套等問題。企業從簽約到投產僅用11個月,跑出產能三年三級跳的“南通速度”。
這一模式突破了傳統招商對土地、稅收優惠的依賴,將城市吸引力轉向“好通、好投、好生態”。也讓企業深刻感受到,“投產時產業鏈就在旁邊,擴張時資金池等在身后”。
南通市財政局基金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南通好投”的服務最大亮點在于全周期陪伴和全量級覆蓋。
青昀新材在初創期,“基金跟跑”解決量產資金缺口;銀河航天在成長期,對接地方資源助其拓寬衛星互聯網商用場景;通富微電在擴張期,通過定增擴產疊加產業聯合體訂單反哺,實現全周期陪伴。
在全量級覆蓋方面,市產業母基金既招引百億級龍頭,也用“專精特新培育池”孵化中小型科創企業,形成“大象起舞、螞蟻雄兵”的戰新產業梯隊。
歷經三年擦拭,“南通好投”已形成產業集群的“磁場效應”:通富微電聯合體吸引越亞半導體、上海御渡、至晟微落子,因其加入后可共享先進封裝檢測重點實驗室,單家企業年節省研發成本超500萬元。青昀新材投產后,其上游樹脂供應商奧升德、下游無紡布企業紛紛在南通設倉,形成“一小時供應鏈圈”。
“南通的特殊之處在于,國資創投既不是簡單的‘投行化’,也不是單純的‘行政化’,而是通過三級架構形成‘資本-產業-服務’的閉環。”南通投管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在規避盲目投資風險的同時,真正實現了以國資力量激活市場效能,為戰新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動能。”
|